胡涛——借“梯”发挥(从评析安徽高考作文审视课改)
阜阳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胡涛
牵动莘莘学子心绪的2012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备受关注,许多人茶余饭后谈及试题都乐此不彼。
试题是则材料作文:“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公众对此题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其实真要借“梯”发挥一下,此题带给我们的思考颇丰。
一、以“梯”论题说考题
此题是想通过这则材料,考查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须仔细品读材料,创新思维,方能从最佳角度立意,为写作注入鲜活的灵魂。
认真揣摩材料,大体可以从中分析归纳出以下几对有机统一的关系,为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提供契机。
一是“虚”与“实”的辩证关系。“虚”与“实”可以立意为工作作风。“虚”指的是材料中“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虽然“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但“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这种浮于表面,不务实的工作作风甚不可取。“实”则是“实事求是”,要深入基层,把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此辩证关系我们可把文章着眼于“倡导务实作风,摒弃形式主义”,分析两种工作作风的利与弊。
二是“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梯子的放置问题”虽“小”,但“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大”,小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酿成大的祸患。群众利益无小事,诸如“梯子”一类的社会公共设施,在使用好以后,应该妥善放置,充分考虑到他人的安全,只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明。毕竟,当前这个时代,“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现象还时有发生,正基与此,这个作文命题会引发更多的现实思考。
从企业管理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客户的细心,才发现了企业管理的不足,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企业若不注重细节,可能会关乎企业的成败兴亡,正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注重细节,必须从小事做起。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敷衍了事,往往会埋下无尽的隐患。而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将小事做实,并且善于从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工作无小事,只有认真对待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三是“标”与“本”的辩证关系。“标”与“本”是指现象与本质的问题。“标”反映“本”,“本”决定“标”。“治标”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治本”。条幅的警示宣传只是“治标”,是问题的“表象化”。如何具体落实,体现人文关怀?如何从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如何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建立长效机制?这才是“治本”之策。要让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使各项活动平稳高效地运转,无需警示和建议让梯子在不用时永远横放在那里,这才是企业乃至事业长盛不衰的源头活水。
从认识层面上的提示,到解决问题层面上的落实,再到体制和机制层面上的建章立制,这是一个基于实践之上的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所以,我们解决任何事情都必须标本兼治,不可偏废。
四是“主”与“次”的辩证关系。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方法论意义则是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定意义上讲,在条幅上写“注意安全”是提醒他人注意和防范,其实这是一个有失科学管理的做法,只是转嫁了风险和责任;客户提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指出了安全的主体责任在于企业和梯子的管理者而不是他人,这个建议是科学可行的。这在认识上明显深入了一步,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找准了现实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主”与“次”的辩证关系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在文章的立意上高屋建瓴,在写作时思路会自然会更加开阔。
二、借“梯”发挥谈高考
从此题我们可以感受到高考试题的深度和广度,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引领考生感悟人生的博大哲思。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哲学理念、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很难做出像样的文章。
高考作为一种教学检测和人才选拔手段,因其规格之高,影响之广,认同感之强,决定了它在全社会倍受关注的程度。在基础教育领域,高考命题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是明显的,它往往对现实教学产生反拨作用,促进高考与课改的良性互动。我觉得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未来高考命题的走向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是试题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更倾向于社会实践和实验。“生活是放大了试题,试题是浓缩了的生活”,高考只有做到三贴近、生活化,才更有生命力。
二是试题内容更加着眼于学科间的融会贯通,相互联系。课改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所以,试题将更加注重学科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是试题将更加凸显灵活性,凸显知识的灵活运用,为考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特别是为那些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释放潜能的平台。
客观上,高考影响和引领着课堂教学,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适应高考需要,而且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挥特长,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创新实践。这样才是“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梯”大作话课改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改围绕高考转是必然的,否则课改就脱离实际;高考围绕课改转是必须的,否则高考就失去根基。小小的“梯子问题”能让我们见微知著,它不仅仅给语文教学同时也给整个课堂教学改革以极大的启发,使我们不断反思课改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更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明确价值追求,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有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实质上是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质量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这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为全面发展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方能适应社会需要。由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渠道,课堂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落实教育方针政策,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具体环境,所以,对广大教师而言,提升教育质量,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依托理想课堂教学实践,不断科学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我们应探索“怎样培养人”:探寻科学方法,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教育规律。
要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作为课程改革核心部分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是探索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通过探索和实践,寻求高效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文化活动;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再次,我们要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探究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科学性、必须符合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需求有持续性、必须贴近教学实际有操作性,这样才能产生出既科学又实用,既原则又鲜活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值得强调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都取决于“培养人的人”,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因此,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结构、提高技能,靠教学技能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教师不仅要立足于学科教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要超越学科“育人”,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不只是记住知识,而是通过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所以,教学的着眼点应在人的精神世界,要把育人因素内化到人的身心与品质中去,成为一种素质修养,影响整个人生。
转自阜阳教育网